50升塑料桶的回收處理需要注意的事項
發表時間:2025-06-3050升塑料桶的回收處理需從安全拆解、材料分類、污染控制及合規處置等多方面入手,避免環境風險并提升資源利用率,具體注意事項如下:
一、預處理:安全拆解與污染物清除
殘余物徹底清理:若50升塑料桶內曾盛裝化學品(如農藥、溶劑、油脂等),需先用清水或專用清洗劑多次沖洗,確保殘余物殘留量低于環保標準(如有機物殘留濃度<0.1%)。對于高毒性物質(如重金屬溶液、強酸強堿),需由專業機構采用中和、吸附等方式預處理,避免殘留物質污染后續回收流程。
附件拆解與分類:拆除桶蓋、密封圈、閥門等配件,區分塑料材質(如桶身多為 HDPE 或 PP,配件可能為 PVC 或橡膠),避免不同材質混雜影響回收純度。若配件含金屬部件(如螺絲、彈簧),需單獨收集至金屬回收體系。
二、材料分揀與雜質控制
材質鑒別與分類:通過密度測試(HDPE 密度約 0.94-0.96g/cm³,PP 約 0.90-0.91g/cm³)、火焰燃燒法(HDPE 燃燒冒黑煙,PP 燃燒有石蠟味)或光譜分析(如紅外光譜)確定塑料類型,嚴禁將不同材質的桶混合回收,否則會導致再生顆粒性能下降(如熔點不均、力學強度降低)。
去除非塑料雜質:清理桶身標簽紙、膠黏劑殘留(可用溶劑溶解或機械打磨),剔除生銹金屬嵌件、玻璃碎片等,避免雜質在破碎過程中損壞設備,或影響再生料的純度(如金屬雜質會導致再生塑料導電,影響后續制品安全性)。
三、破碎與清洗的工藝要點
破碎尺寸與均勻性:使用破碎機將50升塑料桶加工成粒徑 5-10mm的碎片,確保尺寸均勻以提升后續清洗效率。若碎片過大,可能導致清洗不徹底;過小則易產生粉塵污染,需配套除塵設備(如布袋除塵器)控制粉塵排放(顆粒物濃度≤30mg/m³)。
清洗流程的污染防控:采用“堿洗+熱水漂洗+超聲波清洗”組合工藝,去除油污、色素等雜質。清洗廢水需經隔油池、中和池處理,COD(化學需氧量)降至500mg/L以下方可排放,或循環使用以節約水資源。對于染色桶(如藍色、黑色桶),需額外增加脫色步驟(如活性炭吸附),避免色素殘留影響再生料色澤。
四、再生利用的質量控制
熔融造粒的溫度與降解控制:HDPE熔融溫度控制在 180-220℃,PP控制在200-240℃,避免高溫導致塑料降解(如分子量下降、力學性能劣化)。可添加抗氧劑(如受阻酚類)和熱穩定劑,抑制熔融過程中的氧化反應,確保再生顆粒的熔體流動速率(MFR)與新料偏差不超過±15%。
再生料應用場景適配:根據回收料純度確定用途:高純度再生料(雜質<0.5%)可用于生產非食品級塑料容器(如工業包裝桶);中等純度料可用于制造建筑材料(如塑料管材、地磚);低純度料可降級用于生產塑料托盤、垃圾桶等對性能要求較低的制品,嚴禁用于食品、藥品包裝領域。
五、環保合規與安全管理
資質與合規處置:回收企業需具備《危險廢物經營許可證》(若處理盛裝危險化學品的桶)或一般工業固廢處理資質,確保拆解、清洗、破碎等環節符合《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》要求,臺賬記錄需保留至少 5 年(包括原料來源、處理量、再生料去向等)。
安全風險防控:對于曾盛裝易燃易爆物質的塑料桶,拆解前需進行惰性氣體置換(如充氮氣),避免殘留氣體遇明火爆炸;破碎車間需安裝防爆電機、靜電接地裝置,防止靜電積聚引發粉塵爆炸(塑料粉塵爆炸下限約 30-50g/m³)。
六、循環經濟模式優化
定向回收體系構建:與化工企業、物流企業合作建立專用回收渠道,針對同一材質、同一用途的塑料桶進行定向回收(如食品級 HDPE 桶單獨回收),減少混雜污染,提升再生料價值。
閉環再生技術應用:探索化學回收(如熱解、溶劑回收)技術,將50升塑料桶分解為單體或原料油,用于生產新的塑料原料,尤其適用于難以物理回收的復合材質桶或高污染桶,突破傳統物理回收的性能限制。
50升塑料桶的回收處理需兼顧安全性、環保性與經濟性,從殘余物清除到再生料應用的全流程實施精細化管控,避免因處理不當導致的環境污染或資源浪費。通過規范工藝、提升技術水平,可將廢棄塑料桶轉化為高附加值再生材料,推動塑料循環經濟的發展。
本文來源:慶云新利塑業有限公司http://m.139jk.cn/